爛花印花的原理
爛花印花亦稱腐蝕加工、炭化印花,是指用印花方法將混紡或交織物中的一種纖維爛去而成半透明花紋的印花工藝。印花后制得一種透明、富有凹凸感的印花產(chǎn)品,花形自然、風格獨特,猶如蟬翼紗,似明非明、晶瑩奪目,制成服裝后,透明的花形襯托出內(nèi)層的色澤,吸濕透氣性好。
常見的爛花織物有爛花絲絨和爛花滌棉混紡織物,如再進一步加工(如刺繡),則可成為絢麗多彩的工藝品。爛花的原理都相同,即用一種化學品將其中一種纖維侵蝕除去,而另外一種纖維不受影響。例如,滌棉混紡織物可用酸將棉纖維水解而除去,而滌綸不受酸侵蝕,便留下透明的滌綸。雖然滌綸纖維大分子中的脂基具有一定的化學反應能力,但由于其結(jié)晶度高、排列緊密,加上苯環(huán)的立體效應影響,對酸的反應性相對穩(wěn)定。低溫下滌綸纖維對強酸穩(wěn)定性很好,即使高溫下滌綸纖維經(jīng)低濃度的強酸處理,其強力下降也很小。而纖維素分子鏈中的甙鍵不耐酸,在酸性介質(zhì)中極易斷裂,最終水解成葡萄糖。傳統(tǒng)的爛花印花工藝采用酸作為爛花劑,利用纖維的不同性質(zhì),通過高溫焙烘或汽蒸,使印花部位的纖維素纖維受酸的作用而碳化,經(jīng)水洗后去除,使織物具有凹凸和半透明的效果。在酸劑的選擇中,由于鹽酸對空氣中的水分具有吸收性能,易使爛花部分出現(xiàn)滲化現(xiàn)象,影響花形輪廓線條的清晰度,因此不宜采用。用于爛花印花的酸劑或釋酸劑有三氯化鋁、硫酸鋁、硫酸鈉和硫酸,一般采用硫酸配制爛花劑,有利于爛花質(zhì)量的提高。對于遞進混紡織物的爛花印花,如果要是爛去織物中的滌綸部分,那爛花劑就應該選擇堿劑。漿料處的滌綸纖維在堿劑的作用下,分子結(jié)構(gòu)被破壞,斷裂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經(jīng)充分的熱水洗、冷水洗,產(chǎn)生的小分子溶解在水中被去除,使面料表面產(chǎn)生細致清晰的立體花紋。在堿劑的選擇中,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等堿性鹽的堿性太弱,起不到爛花的效果,而氫氧化鉀雖然是強堿,但由于價格比氫氧化鈉要高,因此堿性爛花劑一般選用氫氧化鈉或釋堿劑(如三氯醋酸鈉或碳酸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