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印花布的歷史已有1300年,早時也稱靛藍花布,因以天然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又俗稱“藥斑布”“澆花布”。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其圖案全憑手工鏤刻。每幅刻好的紙版都似剪紙藝術,具有淳樸、粗獷明快的風格。
藍印花布“刻板”技藝(唐楊攝)
刻花版是藍印花布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印制藍印花布的關鍵??桃环玫幕ò?,不僅要有造型生動的圖案構思,更要刻得耐用。刻花版時一般將二至三層上好油的紙訂合在一起,刻時刻刀需豎直,力求上下層花形一致。
據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介紹,鏤刻中分“刻面”、“刻線”、“刻點”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斷刀的刀法,來表現大塊圖案,這是藍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線”要刻得流暢、通順,藍印花布圖案中的線又分陰線、陽紋;“刻點”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來舂,點一般在圖案中起裝飾作用。
談起自己費盡心思收藏的藍印花版,吳元新感慨道:“歷經磨難,這些珍貴的刻版才得以留存下來。這花版的刀功遒勁有力,構圖新穎古雅,合板考究細密,是幾代藍印花布印染人的心血和智慧結晶。”
染色技法在藍印花布印染的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染色中由于受到天氣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而不易把握。因此在染料調配中,要根據天氣情況,對染液中酸堿度掌握好。“要把石灰和酒的比例調配好,使它們和諧的出現在染液中,染出的布就會色牢度好,色調明快。否則就會導致染出的布極易產生浮色,色牢度不高。”吳元新介紹道。
吳元新認為,合格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人需要精通每個工藝流程,掌握制作中的重點難點,還需要對藍印花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的人文情懷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只有如此才能保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成為精益求精的傳統(tǒng)手工藝,才能保證品質繼續(xù)傳承。
“為了保持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培養(yǎng)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人就不能完全依靠產業(yè)化發(fā)展來實現。而需要傳承人通過十年如一日的錘煉,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精工細作的勞作來提升自身的技藝。”吳元新說。